当前位置: 首页> 民学热点> 秦和代表:民办高校面临生源萎缩挑战,应及早研究退出机制

秦和代表:民办高校面临生源萎缩挑战,应及早研究退出机制

发表时间:2020-05-09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随着生源的萎缩,个别举办多年的民办高校举步维艰。”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两会”期间提交建议,呼吁“加强政策引导,积极稳妥推动民办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国共有民办高校749所、在校生约650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数、在校生数的比例分别为28.13%、22.95%。秦和近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在多渠道筹措办学资源、缓解教育财政压力、满足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等方面,民办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是供求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从总体上讲,高等教育已不再稀缺。”秦和认为,民办高校以提供入学机会为主要目标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已难以延续,近年来已有为数不少的民办高校面临招生困难,今后这一趋势或将持续。

二是质量问题。秦和表示,民办高等教育在规模上“举足轻重”,但在质量上“仍有不少差距”,我国的高水平大学格局中,目前还鲜有民办高校的位置。“许多家庭在做教育选择时,对民办高校依然存在一些顾虑。”秦和认为,民办高校能不能在质量问题上取得突破,直接关系“生死存亡”。

三是信心问题。秦和注意到,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随着生源的萎缩,个别举办多年的民办高校举步维艰。“这一问题尽管是个别的、局部的,但直接影响到全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信心。”秦和告诉澎湃新闻,实施民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以来,涉及产权归属、举办者权益、民办高校同等待遇等方面的政策迟迟未明朗,已让各方面有不少担忧。

四是动力问题。“随着高等教育需求在总量上基本饱和,迫切需要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个问题不解决,也极有可能带来民办高等教育的萎缩。” 秦和表示。

针对上述问题,秦和建议,第一,及早谋划应对生源萎缩挑战。民办高校主要靠学费收入维持,生源萎缩对其冲击最为直接、最为强烈。建议以适当方式,密切跟踪每一所民办高校的招生录取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对于生源确实面临重大挑战的民办高校,实行一校一策,逐一研究应对措施。同时,还要及早研究民办高校的退出机制。

第二,建议在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以结构调整和内涵发展为主,从严控制新设高等学校的数量;对现有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严格调控”,建立基于质量和就业的动态调整机制。

第三,引导民办高校加快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建议今后政府在支持民办高校内涵发展方面,进一步突出导向性、针对性、政策性和约束性,建立基于质量的支持机制。

导向性即,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支持,要聚焦提高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向教师、教学、课程等内涵发展环节倾斜;针对性即,政府的支持不要搞大水漫灌,不要搞成普惠性,而是针对每一所民办高校的特点,立足每一所学校的内涵发展需求给予支持;政策性即,对引导和鼓励民办高校内涵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约束性即,政府的支持要适当附加条件,对民办学校办学质量提出一定要求,对民办高校建立健全质量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第四,稳妥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对民办高校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已写入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部门专门出台文件,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正在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将对分类管理作出进一步的制度安排。

“从已有实践来看,分类管理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大势所趋。但从具体操作来看,这项工作非常复杂、非常敏感。”秦和认为,落实分类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民办高校的政策待遇及举办者权益,这涉及到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有些问题解决的时机还不成熟,需要实事求是推进。当务之急,是成熟一项,推进一项。核心是稳定两类民办高校的预期,引导其各安其位,在各自定位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第五,建议重点引导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加快向高水平迈进,力争经过10~1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民办高校,与公办“双一流”形成对照和互补,激发“双一流”建设的活力。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万生泽(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客服邮箱:cxedu126@126.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106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