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学动态> 民学动态> 刘林:2021年民办教育迎来拐点,转型是民办学校的重大选择

刘林:2021年民办教育迎来拐点,转型是民办学校的重大选择

发表时间:2022-01-06 信息来源: 搜狐教育

【看点】

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2021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于12月10日在北京举办,本次盛典的主题为“教育回根 生态重塑”,数十位权威教育专家、知名学校校长、跨界名人等共聚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共同聚焦教育政策、学校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等话题,为打造更健康高效的教育模式,重塑良好的教育生态贡献智慧。

盛典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发表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迎来拐点与转型》主题演讲。

刘林表示,2021年在整个民办教育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拐点之年,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是由过去的直线向上的发展,转而开始走向抛物线的另一端;另一方面,教育行业本身的周期规律,特别是民办教育发展的规律,还受到人口增长周期规律的影响。

刘林认为,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转型”,也就是说拐点带来的民办教育的转型。转型是中国多数民办学校在2021年思考的一个重要主题,和做出的一个重大的选择,更是对未来方向的探索。

以下为刘林演讲全文:

感谢搜狐邀请我参加这届教育年度盛典。这届主题是“教育回根 生态重塑”,这八个字抓住了中国教育的关键点,也深刻反映了今年和未来几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回根”和“重塑”应该说是在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及各个领域深刻地进行中,尤其是刚才主持人特别介绍的、我所在的领域——民办教育领域,和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一年以及未来民办教育发展的一段感想。

2021年在整个民办教育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拐点之年,具有特殊意义,所谓的拐点就是发展到这个时候,它出现了一个转弯、一个改变。这个转折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体现在发展的曲线上,由过去的直线向上的发展,转而开始走向抛物线的另一端,也就是说整个发展规模开始下降。2020年10月18号,在北大开的中国教育发展蓝皮书发布会上,有人让我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趋势,当时我讲了16个字,叫“增量降减,结构剧变,转型加快,光明在前”。讲完之后有很大的争议,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认为怎么会出现增量降减和结构剧变呢?特别是搞资本分析的人。

这些年来,教育领域出现了一股新的力量,就是搞教育投资分析的一批分析师。当时现场就有投资分析师追着我问,您为什么判断它会降减且出现裂变,在小范围讨论的时候,我跟他讲了为什么裂变,裂变会发生在哪些结构。尽管当时他们不同意,现在的发展证明,确实从2020年以来,中国的民办教育出现了“降减”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在进一步的深化中。

2021年8月,202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报发布,它的统计是事后统计,是在5月统计完成、时隔一年发布的,(结果是民办教育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降减。民办教育的数量从2019年的19.15万所降到2020年的18.67万所,下降了约2.5%。这是近30年来,民办教育学校数量首次出现规模下降,而且从传统意义上的包括大中小幼的学校数来看,降幅是达到了约3%。但是它没有统计教育培训机构的数字,目前全国教育系统注册的教育培训机构总数为15.5万所的规模,这是降减的一个方面。第二个降减的是总规模,在发展到顶点之后,于2020年出现了下降,降至5564万人,下降了约2.47%,基本和学校的数量下降同步。

这是对2020年数据的统计,2021年还没有过去,现在也正在收官,但统计一般是3月份开始,5月份会出数据。我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比2020年下降的幅度还要大。有人说,你做出这个判断基于什么,是因为从民办教育协会的角度参与了一些政策的前期研究和制定吗?有这个因素,但是我认为降减主要不是因为政策,更重要的是市场周期规律使然。任何市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市场周期和规律,它必然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

比如说民办教育,我从1995年开始做民办教育,做了近27年,它总体是处于上涨的趋势,但是在2000年前后出现了快速增长,从过去的民办教育占全国学校总数不足1.2%,发展到2019年的35%左右,大大超出了我个人的预期。因为中国走的这条教育发展之路,和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但是从结构比例来看,这个比例和中国的国情与道路是不太匹配的。这种内外发展的背离,必然促使行业产生周期规律之后的回落,这是一个做出判断的原因。

另外,教育行业本身的周期规律,特别是民办教育发展的规律,还受到人口增长周期规律的影响。人口周期大概多少年是一个轮回呢?26年。这几年正处于人口的下降期,最近公布的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是千分之8.52%,低于千分之10。二胎放开以后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吗?没有解决。二胎政策是2016年宣布的,2017年稍微回调了一下,但是从2018、2019年继续不断走低,去年(出生人口降低)到了1200万左右。安徽省曾经搞了一个调查,它还是人口出生偏多的省,发现育龄妇女中不愿意生孩子的有55.6%,认为理想的孩子个数综合出来是1.77个,而整个人口更替的水平数是2.1。所以当人口出生率远低于人口更替的水平时,它就会对教育发展产生影响,尤其首先会影响收费性的教育。

再来研究一组数据,可以看到人口下降之后先影响的是民办教育的幼儿园和小学。2020年全国民办学校的学生数和招生数都下降了2.5%左右,但幼儿园受到的影响最大。幼儿园的学校数量减少了5820座,这并没减多少,但是新的招生数减了9.44%,在园人数减了270万,从过去的2700万降到了2300万左右,也就是说去年一年,民办幼儿园流失学生数达到了1/10。受影响第二大的板块是小学,小学学校数量在2021年降低了0.66%,但是招生数下降了8.7%,我讲的是去年的情况,不是今年发布了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规定之后,所以我说它不是受政策影响,更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预期的影响。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一直致力于研究教育和市场,特别是供给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在今年年初一再发出预警,认为在资本的过度炒作之下,培训行业走了一条不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非常危险的,其实这也是基于对数据模型推导的结果。即使不出这个政策,可能很多机构也会走向破产,倒闭的道路,所以拐点的第一个原因是市场周期规律。

第二个原因,《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公布和中央“双减”文件的出台,一系列民办教育的新法、新政的有利落地落实,使整个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出现了拐点。刚才那个拐点是指发展的增长线,这是指整个发展的方向。我们协会每天会接触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评论,很多人觉得是不是方向有点转得太急了。其实这个转变并不是很急,为什么?因为如果你认真去研究2016年以来,在民办教育领域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和试点措施,这个方向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可是大家为什么没有感觉?在这里我就讲一下,开这种盛典的必要性。很多机构在发展的时候,更多是受市场分析师尤其是搞投资的分析影响比较多,它不去研究教育政策,所以对整体的大方向没有把握,因此导致了对整个方向的失判。所以中央在今年大力出台措施,对整个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个重大调整,导致拐点出现。

前几天有媒体问我说,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说最深刻的就是转型,也就是说拐点带来的民办教育的转型。应该说,转型是中国多数民办学校在2021年思考的一个重要主题,和做出的一个重大的选择,更是对未来方向的探索。当我们回顾即将过去的2021年,如果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见到的东西和看法是不一样的。但是从整体的新视野去看,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个人有这么几个总结:

首先,我们见证了镇痛,见证了民办教育发展中的阶段性镇痛。这个镇痛是市场周期规律和政策调整双重作用叠加效应之下的结果,同时也是民办教育发展这么多年以来出现的问题,在不断积累之后,从2019年起初步集中显现的一个结果。至于镇痛的表象,在社会某个或者某些领域出现了一些乱象,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形象,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好在这个镇痛让更多的人都认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所以镇痛之下,中国民办教育把转型由过去的口号和理念等慢动作变成了快节奏,这是我们在2021年首先见证的。

其次,我们见证了回归,在发展方向上实际见证了三个方面的回归:第一个是育人为本的教育倾向的回归。我们为什么要办民办学校?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是一个全口径的协会,大中小幼校外培训国际学校都在我们这,校外培训实际上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机构很多,这些全国的能叫上名的教育集团全在民办教育协会里,过去我们建言献策的方面都不是放在这,但在今年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去接待校外机构的大的企业,能叫上名的那些实控人都跟协会有所交流。近期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大家就问到营转非以后还做不做这个问题,可能有一些矛盾点,因为上市公司要盈利,但是非盈利机构是不能盈利的,怎么去处理这个矛盾?我觉得这些人还是特别有情怀的。他们逐渐思考了一个问题,当年我为什么来做教育培训,更重要的目的是育人。所以我依然选择去做这个非盈利的教育,这就是一种育人为本的回归 。

第二个我们见证了公益为本的回归。这几年在规范教育和资本的关系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怎么理解民办教育的分类发展,到底盈利性教育的哪些领域让做,哪些领域不让做。从今年开始为资本和教育之间厘清了关系,在某些领域当中划清了底线,也亮明了红线所在。所以整个民办教育再回归以公益为主,这并不代表着都是非营利组织,而是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是非盈利,第二它是微利或者是普惠型。

第三个公益维度是允许一部分盈利性的教育存在,比如在北京自贸区的政策明确允许境外机构可以在北京经营成人或职业培训类的盈利性机构。所以说公益为主,并不是排斥盈利性,而是强调在整个行业当中的主导,应该是以非盈利和微利普惠为主。

第四个见证了教育规律的回归。为什么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出现了问题,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关系处理问题,是应该把什么规律放在首要位置的问题。

所以我说在过去一年的发展当中,我们见证了镇痛,也见证了回归,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见证了温暖。大家都看到了在教培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全国协会、地方协会都面对那些处于困境但没有恶意破产、恶意逃避的机构伸出了行业互助之手。这种同业互助让我们在市场这只无形也是无情的手之外,握住了另外一只温暖的手,给了行业很多温暖。

2021年马上过去,展望2022年,我认为2022年会继续在“回根”的道路上做好教育生态的重塑。对民办教育来讲,就是要在新视野下重塑发展新格局。民办教育不是不发展了,中央对民办教育的态度是非常清晰的,多次给我们协会的人讲过这个问题,就是中央对民办教育支持和规范的态度并没有变,并不是要推进所谓的“国进民退”,核心是民办教育要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民办教育,也就是说,要发展成为“回根”的民办教育。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新视野下去思考去审视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和格局。

我认为在新视野之下民办教育的新格局,首先是在高质量发展体系之下的回归和定位。也就是说整个中国在2021年之后的五年间,“十四五”规划中,要建设一个高质量体系,民办教育要从过去的1.0版本升级到今后的3.0版本。1.0版本就是我们在最初期的时候搞的民办教育,当时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就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到了2.0,也就是2010年前后正式定位为,民办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是重要增长点,这是“三个重要”。3.0就是中国的民办教育,应该成为中国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发展和重塑,首先是在全国高质量教育体系格局之下的重塑。

第二,就是新视野之下民办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之下的重塑。我们办教育目的是什么,要看到我们这个阶段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的那些刚需理论已经不能让你理解今天的教育市场和教育政策。好多人跟我交流,说不理解,明明看到刚需在那,为什么不让我们发展,包括校培各个行业,为什么是政府去做、我们不去做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核心是你怎么看待刚需,政府把它定位得很明确。大家一定要认真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要求现在的民办教育既需要一部分属于高消费、特色的民办教育,更需要那些让老百姓付出的成本更少,质量更优的教育。这就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的努力,给民办教育支持、发展的教育体系。 所以大家不要认为高收入的人上特色学校就是老百姓的刚需,其实是不对的。

这里有一个经验跟大家分享,2017年前后搞普惠幼儿园的时候,争议是很大的,包括学传专委会,给我一大堆的意见。他们认为老百姓是不会接受的,老百姓是要可以高消费的、特色的、国际化的幼儿园。但是2019、2020年的发展告诉我们什么,绝大部分老百姓现在都选择了民办普惠的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反而很多所谓的国际化特色的幼儿园经营都处于困境状态,这一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尤其是处于城市发展带的这些城市,都有明显的显现。所以我们应该在这种思想之下,去重新审视到底什么是老百姓的刚需,这个刚需能不能支撑我们的发展。

第三个,就是我们重塑的格局应该走创新的发展思路。这个创新的发展思路应该有三个更加注重:第一是在外部关系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公办教育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协同发展;第二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同;第三是社区和学校之间的协同发展。总之我们要通过协同,共同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要更加注重发展专心,然后造就特精。民办教育应该把我们的业务领域放在一些专门的领域,和一些新领域。现在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的一大块,就是向教育科技和教育资源服务在转型,有很多机构在走这条路,我建议大家思考,在转型的时候要盯住我们所擅长的领域,创导出新的领域,最后做成特色、做成精品。

第三,更加注重融合发展。通过学校内部的“三个融合”来提供新的发展动能。第一个融合就是教学和研究的融合,希望大家更加注重通过研发来更新我们教学的内容,通过研发来引领教学的发展;第二个融合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教学和科技的融合。这个科技就是教育技术,我们要通过教育技术来创新教育发展模式;第三个融合是教学和产业的融合,和社会服务的融合。从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单纯靠收学费发展的模式不足以支撑民办学校的高速发展,应该让学校在发展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服务,社会服务,发展自己的产业,通过产业来反哺教学。

我相信未来的民办教育一定有一个新发展,仍然是光明在前的。

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万生泽(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客服邮箱:cxedu126@126.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10646号-1